51岁的李阿姨将近160斤,前不久体检发现血脂偏高后,决心严格控制饮食。她听说碳水长胖,便彻底告别主食,一日三餐只吃水煮蔬菜,偶尔才吃几口瘦肉。
起初她瘦了五六斤,颇感欣慰。但两个月后,她开始头晕乏力,爬楼梯气喘吁吁,还时常心慌。一天清晨买菜时,她眼前一黑晕倒在市场。
医生检查发现她严重贫血,肝功能异常,甚至还有电解质紊乱。询问后表示,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长期不吃主食,导致营养严重失衡。
李阿姨躺在病床上,望着输液瓶陷入沉思:拒绝主食的这三个月,身体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主食吃得少,可能会“减寿”!
近几年来,网上关于主食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米面馒头等主食被大家口诛笔伐,成为了“万恶之源”。很多人在听了这些说法后开始控制自己的主食摄入,更甚者直接不吃主食。殊不知,这个行为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主食每天可为身体提供50%以上的能量,当主食摄入不足时身体只能动用库存的蛋白质、脂肪来供能。而蛋白质、脂肪被大量消耗,或是整体供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时,会影响体内细胞正常代谢、免疫抗体生成等。大脑每日约需要130g淀粉来供能,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脑功能下降。
除了影响大脑外,长期不吃主食还会让身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身体为了供能会消耗大量的蛋白质,从而让体内肌肉大量流失。
此外,《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人,蛋白质摄入量会明显增加,这类人罹患心梗、脑卒中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长期不吃主食甚至会影响寿命,美国一项队列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保持在能量百分比的50~55%时死亡风险最低,过高、过低均会增加死亡的风险。
02
白米饭被指是“垃圾食物”?
世卫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为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纤维以及低矿物质的食物,单看这个定义米饭的确符合,100g米饭内约有糖分76g左右,GI值更是高达87。
于是网上就流传出了米饭是最差主食的说法,还有人说中国糖尿病高发正是因为米饭吃多了导致的。
2022年一项荟萃分析指出,每日摄入300g米饭是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后每摄入158g会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3%。但是这个结果并不适合国人,4项关于中国人群的研究中,有3项明确显示白米饭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生没有相关性。
白米饭内有大量的淀粉,单从营养成分上来看的确比较单一。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完全抛弃它,米饭内的淀粉是为身体供能的主要物质,对大脑运转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在吃米饭的同时做出一些改变,让自己吃得更健康一些,而不是完全不吃。
03
主食这样吃,更有益健康!
那吃米饭具体该如何做呢?这几点很重要,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1、别只吃一种
日常的主食不要只有白米饭一种,还应该有全谷物、杂豆类、薯类等,要多种搭配食用,让身体可摄入多元化的营养。
2、控制好摄入量
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薯类/谷类/杂豆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物粗粮/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其余的则可以吃精细米面。
3、优选蒸和煮的
主食最好以清淡的烹饪方式为主,避免煎炸、炒等烹饪方式,如蛋炒饭、葱花饼、油饼等主食的热量都非常高。
4、放凉一些再吃
吃饭的时候可以把米饭放凉一些再吃,这样可让内里的淀粉回归到生淀粉状态,进入体内后消化吸收速度会慢一些,对控制血糖、体重等均有好吃。
主食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千万不可以听信网上的传言而盲目拒绝主食!别等到身体出问题才后悔,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