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中国杭州的外桐坞村与印度尼西亚的
多个乡村正在探索一条融合生态保护和文化艺术的乡村振兴之路。
政策引领下的乡村转型
自2007年以来,外桐坞村在地方政府和社区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响应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的融合。村书记张秀龙表示:“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更是精
神富有。”
通过引入艺术家驻村、发展文创产业和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外桐坞实现了从一个普通山村到全
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3A级景区的转变。
艺术与在地文化的融合
外桐坞村的转型始于2007年引入首批艺术家,并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设立艺术基地。
此后,村庄逐步发展出多个文创区块,建立了“画外桐坞美术馆”、“耕心启智艺术公社”、“春天
美术馆”和“植觉艺术空间”等多处艺术空间,形成了“艺术+茶+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外桐坞正在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通过举办AR艺术黑客马拉松,引
入AI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的探索,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通过艺术家与数字化
的协作,推动龙井茶文化和驻地艺术家共融共生走向国际。
中外交流新地标
外桐坞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国际关注。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外桐坞村迎来了来自卡塔
尔、巴基斯坦、尼泊尔、越南等国家的14名外媒记者实地报道。他们不仅徜徉于千亩茶园之
间,还体验在地艺术家的书画教学、年糕制作与茶艺品尝,“一炉香、一杯茶、一人食”的东方
美学场景让外国朋友纷纷感叹“神秘与高级”。
近年来,村中多次接待国际媒体与文化机构代表,围绕乡村艺术、非遗技艺与生态生活方式开
展深度交流。外桐坞正凭借开放的姿态和独特的文化生态,成为中外乡村文化对话的重要窗口
。未来,外桐坞也将依托其“艺术聚落”基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组织展开更多面向
艺术家的驻地项目与创意合作。
中印尼乡村的合作与共建
外桐坞村与印尼多个乡村在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外桐坞拥有近千亩生态
茶园,印尼许多乡村则以热带梯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在文化艺术方面,外桐坞以茶艺、
绘画和陶艺为主,印尼乡村则拥有木雕、舞蹈和传统音乐等多样的艺术形式。
双方计划建立“姐妹村”合作框架,定期举办联合展览、艺术巡演和驻地创作项目。此外,还将
共同开发文创产品,比如茶叶包装、香料伴手礼和工艺品,推动品牌共创和可持续设计。
旅居印尼的华人策展人赵永刚先生将主导可持续艺术与设计项目,搭建中印尼艺术家和村民的
协同创作机制。
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这一以生态、文化与科技融合为基础的乡村合作实践,正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乡村发展路径中
的中国样本。外桐坞村与印尼乡村的合作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更是跨文化交流与可持
续发展的典范。通过生态保护、文化艺术的融合,双方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与进步。
《国际日报》将持续关注这一合作模式的发展,为中印尼乡村的创新合作提供媒体平台和支持
,助力两地乡村文化与生态的共同繁荣。
(闻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