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at, Oktober 10, 2025
Beranda生活保健豆腐再次成为关注对象?提醒:吃豆腐时,千万多留意这几点

豆腐再次成为关注对象?提醒:吃豆腐时,千万多留意这几点

- Advertisement -

社区里98岁的陈奶奶被问及长寿秘诀时,总笑呵呵地说:“豆腐养人,我吃了一辈子。”这话让邻居张姐记在了心里。

五十出头的张姐便开始每天变着花样吃:麻婆豆腐、皮蛋豆腐、海带豆腐汤……不到半月,她却时常腹胀,夜里频频起夜腹泻。

体检时医生发现她肠道菌群紊乱,仔细询问后无奈:“再健康那也得因人而异啊,你本就肠胃敏感,加上过量食用,反而可能伤身!”

除此之外,张姐连带着尿酸也轻微升高,这让她困惑不已:“豆腐不是‘植物肉’吗?怎么吃出问题了?”

01

被远远低估的食材,常吃好处多多

豆腐是个营养密度很高的食物,内里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钙铁镁以及维生素B等营养。这些物质对于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镁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经常吃豆腐可帮助身体补充营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延长寿命。

《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较多的豆类、异黄酮对延长寿命有帮助。每日摄入豆类33g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除此之外,经常吃豆类还能带来这几个好处。

1、降低心脏病风险

豆类内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植物蛋白,且脂肪含量较低,对心脏健康有很大好处。哈佛医学院进行的一项针对20万人的研究调查显示,每周摄入豆腐>150g的人相较于不吃豆腐的,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下降了18%。

2、降低乳腺癌风险

豆腐内的大豆异黄酮成分可对体内雌激素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雌激素含量不足时其会占据雌激素受体,过多时则会抑制雌激素,让体内雌激素水平保持稳定,对预防乳腺癌发生有一定帮助。

3、预防骨质疏松

大豆异黄酮可增加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帮助。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90mg以上的大豆异黄酮,对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增加有好处。

02

常吃豆腐易患肾结石?

加重甲状腺结节?

肾结石的发生与体内草酸堆积相关,网上的说法称豆腐内钙、草酸含量较高,二者结合后会导致肾结石发生,可信吗?其实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大豆内的嘌呤、钙以及草酸成分与结石相关。但食物内的钙质在与草酸结合后会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之后通过粪便排出;且大豆在经过浸泡、研磨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内里的草酸含量会明显下降。对于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吃豆腐所摄入的草酸、嘌呤完全可以代谢,不用担心会导致肾结石。

至于说吃豆腐会加重甲状腺结节,也并不可信。

豆腐内的大豆异黄酮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甲状腺激素并不一样,且大豆内的异黄酮含量比较低。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不会影响甲状腺健康,也不会加重本身存在的甲状腺结节。

03

食用豆腐需要注意4个细节,别忽视!

虽说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在食用的时候也有不少事项需要注意,这几点需要每个人重视。

1、适量食用

日常摄入豆腐要注意控制量,过量摄入会导致尿酸水平上升,增加痛风的发作风险。且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本身肾脏功能不好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建议普通人每日摄入的量控制在100~150g为宜。

2、注意挑选

正常的豆腐颜色应该是乳白色、轻微发黄的,如若颜色过白的话可能是添加了漂白剂所致,不建议购买。还有就是摸起来明显感觉黏黏的、味道发酸的豆腐,很可能是放置时间过长导致豆腐变质所致,这种豆腐也不要购买。

3、烹饪方式

建议烹饪以清蒸、水煮、炖汤等方式为主,这些烹饪方式可最大程度保留豆腐的营养价值,且脂肪含量较低。不建议油炸、煎烤豆腐,否则会破坏内里的营养价值,还会让脂肪含量大大增加。

4、特殊人群谨慎吃

• 肾功能不全人群:豆腐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对于本身肾功能不全的人而言,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尽量少吃。

• 痛风人群:豆腐内的嘌呤对于痛风的人群不太友好,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尽量选择北豆腐这类嘌呤含量低的。

• 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这类人食用豆腐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更甚者会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不适。

豆腐是个营养价值很丰富的食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可以食用,但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上述的细节哦!

RELATED ARTICLES

TINGGALKAN KOMENTAR

Silakan masukkan komentar anda!
Silakan masukkan nama Anda di sini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