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紧张逼得更多企业设法弃用美元。银行和经纪商发现,绕开美元的货币
衍生性商品需求正在上升。
愈来愈多企业在跨境交易中要求避开美元,使用人民币、港元、阿联迪拉姆
和欧元等货币。人民币计价的贷款也有需求,印尼有家银行正在设立人民币
业务部门。
即使在两种非美元的货币之间转移资金,绝大多数的外汇交易也会用到美元
。例如,一家需要菲律宾披索的埃及公司通常会先将当地货币兑换成美元,
然后用收到的美元买进披索。但各家公司愈来愈不想用美元当中介角色。
试图寻找出其他替代方案再次表明,企业和投资人对美元的态度转变,随着
对贸易协议押注的调整,美元本周遭遇了一波抛售。提出「美元微笑」理论
的任永力(Stephen Jen)警告,美元可能面临2.5兆美元的「雪崩」式卖压。
美元本周大跌反映了对贸易紧张局势的短期疑虑,而结构性的去美元化趋势
是一种较长期的趋势。
国际金融协会中国研究主管马青(Gene Ma)表示,非美元货币之间交易增
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发展和流动性增加。交易方觉得价格可能不比用
美元差,交易自然就增加了。
亚洲去美元热升温
彭博采访亚洲各地公司和金融机构的不具名员工,避开美元的尝试正在升温
。
新加坡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的人员表示,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愈来
愈常推销避开美元的人民币衍生性商品。中国大陆、印尼和波斯湾地区之间
更加紧密的商业联系正在刺激对非美元避险的需求。
新加坡一家金融机构的交易员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升欧元兑人民币
的避险的需求。在印尼,有家外资银行的一位高管表示,该公司今年将在雅
加达组成一支专门团队,以满足当地客户日益增加的印尼盾兑人民币交易需
求。
美元霸权已有几十年,从新兴市场债务融资到贸易结算,无所不在。根据最
近的估计,美元作为中介货币的用量约占其每日交易量的13%。 美国总统川
普在贸易方面不按牌理出牌,迫使人们反思美元地位,但此前,美元的全球
使用就已遭受威胁。
中国多年来一直努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与巴西、印尼等国签署货币结
算协议。金砖国家集团讨论了去美元化的问题。俄罗斯于2022年入侵乌克兰
后遭制裁,外界开始质疑美元被武器化,一些国家对弃用美元深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