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尼使馆王思平参赞致辞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灵山视频致辞
(本报讯)2025年5月7日,第二届东南亚孔子学院国际学术会议暨首届印尼孔院交流论坛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Grand Kemang酒店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巴陵康孔子学院、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尼及东南亚多国的教育界代表、专家学者、孔子学院院长、本土中文教师等一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大计。
9时整,会议正式启动,来自中印尼两国的十余位教育界领袖相继致辞。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松应、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信阳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娟等中方高校代表,以及印尼三一一大学、伽内什师范大学、阿拉扎大学等校领导先后发言,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王思平不仅肯定了本次会议将深化中印尼教育合作的重要作用,并就加强本土化教学创新与文化交流活动、巩固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三方面对孔子学院提出了三点期待。并且提到今年印尼第十所孔院将在印尼第二大岛苏门答腊岛的巴东国立大学设立。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灵山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未来将通过资源共享和学术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教育特色化发展。
学术论坛聚焦数智化,探索教学创新
上午11时,首场学术论坛开启。北京大学教授赵杨以《数智时代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为题,通过泛在学习资源和泛在学习资源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介绍,剖析技术变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应辉则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数智化发展动态与方向》,以自身的智能体(数字人)为开篇,生动引入数字化工具在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引发热烈讨论。
下午围绕本土中文教师能力提升展开研讨,上海师范大学曹秀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丁崇明教授分别就汉语书面语教学、语法教学难点提出前沿观点。西华大学杨绍林教授则针对印尼语母语者的声调教学难题,分享实用解决方案。
5月8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沙平教授以《美日本土语言教师培养经典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为题,深入阐释了本土化师资建设对语言国际传播的关键作用;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章石芳副院长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此外,中华女子学院陆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杨玉玲教授分别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非汉语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数字化时代的教师角色等角度分别带来精彩讲座,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共话未来,深化区域合作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东南亚孔子学院国际学术会议在5月8日顺利落下帷幕,标志着东南亚地区中文教育合作迈入新阶段。
本次会议不仅为中印尼教育合作搭建了高层次对话平台,更通过学术研讨与交流论坛机制,为东南亚中文教育的创新与本土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中印尼双方也将继续携手,以语言为纽带,以教育为基石,共筑民心相通之桥,让合作之花常开、友谊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