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u, Agustus 6, 2025
Beranda首页潘佐兰唐人街漫谈第二代华文书店黄老板感言华文书店成见面闲聊平台,前景看好

潘佐兰唐人街漫谈第二代华文书店黄老板感言华文书店成见面闲聊平台,前景看好

- Advertisement -
1 黄科踊手持黄金城教授书籍

人们经过 Glodok Pancoran 街 Chandra 大楼其中一栋楼的一个小亭子前,一些人驻足停留,而其他人则只是路过。这个亭子出售各种中文印刷材料,如书籍、报纸、杂志,以及新近出版的萨蒂亚内加拉教授传记、亚洲周刊、印华之声,自 1980 年代以来一直存在于雅加达Glo都快的唐人街 Glodok。亭子主人已故的黄村森于 2021 年 7 月去世,此后他的儿子黄科踴或 Ayung 接管了生意。这个售卖中文材料的亭子被标记为樱花(字面意思是日本的樱花)。虽然黄村森已经去世,但顾客仍然会光顾这个亭子。 80 年代和现在的华文文学生意环境,大不相同,但黄科踴和顾客经常交流、聊天、讨论许多与华文文学有关的事情,这种情形至今仍然存在。黄黄科踴说“有些(顾客)只是路过,在 Glodok 逛逛,但也有些只是来闲聊,分享许多故事、经验。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可以学习,甚至提高我的华文和知识。”

2黄均福、黄瑞傅、黄科踊跃,一边在雅加达唐人街Glodok Pancoran的小摊前闲聊, )

正如许多华人移民印尼的故事一样,有些人生活艰难,生活简朴。已故的黄存森 (Huang Cun Sen) 来自南苏门答腊的巨港,开始在店面卖报纸。他一点一点攒钱,直到买得起一个报摊店面。 “当时经济条件比较艰苦,我父亲就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店面卖报纸。当时,他也卖印尼语报纸,比如 Kompas(字面意思是指南针)、Suara Pembaharuan(改革之声)等。我能看到老一代和千禧一代(1981 年至 1996 年出生的人)的区别。在 1980-1990 年代,人们试图搜索许多信息的条件要好得多(比现在的情况)。1975 年出生的黄科踴说。中文文献,特别是阅读能力和理解语法、词汇在旧秩序时代(印尼从 1959 年到 1966 年开始的新秩序的政治制度)就已经存在。在印尼进入 1998 年改革时代之前,印尼学生在中国或台湾学习中文极少。到印尼进入改革时代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到中国或台湾去学习中文。

   书籍店老板黄科踴说,“昔日,出国学习中文的印尼学生人数仍然很少,其中有些是富裕家庭都把子女送到欧美就读。印尼民主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到中国或台湾学习中文。这种情况对中文资料的销售产生了影响。”

经营中式修饰品、中文书籍、日历、万皇历通书和雅加达各华文报纸的生意仍然存在,其中大部分仍然集中在 Glodok 唐人街。虽然在北雅加达海岸由 Agung Sedayu 集团新开发的占地约 303 公顷的 Glodok 潘科兰区(华人集中区)的复制品与 Pantai Indah Kapuk(PIK)相连,但彼此的氛围和气氛却截然不同。 Glodok 的历史始于大多数商人和居民都是华裔的地方。该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当时在 1740 年 11 月,荷属东印度公司将 Glodok 指定为华人的居住区。从行政上讲,该地区是西雅加达 Taman Sari 区的一个 kelurahan。“我去过 PIK 三次,但与真正的 Glodok Pancoran 相比,我真的能看到不同的氛围和细微差别。Glodok 的商人和游客来自不同的方言,如潮州话、福建话、客家话、粤语。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人际交流,使用方言和中国文学,”黄科踴说。(学士/RS)

RELATED ARTICLES

TINGGALKAN KOMENTAR

Silakan masukkan komentar anda!
Silakan masukkan nama Anda di sini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