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讯)新春将近,英国内蒙古商会会长康庄回到家乡呼和浩特,他打
算多走走看看,了解家乡的发展,也为中英两国的发展合作寻求更多新的机会
。“以侨为桥,促进两国青少年的交流往来是我关注的重点。”
1998年留学英国的康庄毕业后留了下来,“留在英国的中国人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学者,一类是商人。可能因为我是在求学的路上决定留在英国,所以对
后来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格外关心。”
康庄告诉中新网记者,每年他都会负责接待很多中国留学生,为他们租房
、提供法律援助,甚至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原则就是让孩子们少走弯路,尽
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作为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在海外的康庄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国家
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在呼和浩特建立,成为他连接两地交流往来的契机。
2018年,康庄带着英格兰足球总会的A级教练回到内蒙古,为当地培训足球
教练。“那一年,我前前后后一共飞回来11次,在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和通辽设
立培训点,每期学员培训半个月。这个培训活动2025年还要继续施行。”
今年的内蒙古两会首次邀请16位海外侨胞列席会议,旅居蒙古国华侨协会
会长白双站是列席侨胞之一。“2024年是中国—蒙古国建交75周年。内蒙古举办
了很多研学活动,邀请上千名蒙古国的孩子们到内蒙古感受不一样的草原,也
走进大兴安岭,前段时间还参加这里的冰雪活动。”
“我们希望组织更多孩子多走动、勤交流,讲好内蒙古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白双站如是说。
江苏籍华侨、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今年要留在国内过春节
,他在内蒙古待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在为内蒙古培养俄语人才的事宜奔走着。
1999年留学俄罗斯,2003年留在莫斯科创业,吴昊一直致力于中俄两国文化
教育方面交流,“我曾创办全俄文杂志《中国新闻》,为俄罗斯民众打开一扇了
解中国的窗口。”
这些年,吴昊每年组织二三百名中俄学生往来研学,“特别是让俄罗斯的孩
子,能够学到正宗的、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
2022年,吴昊成立了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招收全日制中小学生。学校用俄
语教学,中文作为第一外语设置课程。除此之外,学校设立中国文化课堂,在
孩子们完成大纲课程后,可以学习中国文化。
“比如,中国生肖、二十四节气、中国节日等。”吴昊用春节举例,“讲到中
国春节时,我们会带着大家写春联、包饺子,让孩子们深刻体会中国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吴昊发现会俄语的中国教师不多,而会中文的俄罗斯教师
又不能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讲透。“对于与俄罗斯接壤的内蒙古来说,俄语人才是
必不可少的。所以,下一步,我希望通过我的学校为内蒙古培养俄语人才。”(
中新网 记者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