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2025年8月12日上午,“2025印尼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阿拉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旨在搭建印尼各孔子学院(课堂)、印尼各大高校、中资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的高效对接平台,深入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为未来中印尼应用人才培养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擘画服务当地发展、促进人文经贸交流的新篇章。
此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中印尼两国的重要代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郁云峰主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陈武参赞、印尼阿拉扎大学校长亚瑟普教授、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李贤彬教授、海尔东南亚CEO兼海尔印尼国家总经理张政汇先生、德信集团副总裁王三波先生、KCIC雅万高铁中方董事张明先生、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副行长陈颢先生以及印尼其他部分中资企业代表、印尼多所孔子学院(课堂)代表以及雅加达地区高校中文专业负责人、印尼阿拉扎大学师生代表共计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国际中文教育实用化转型与产教融合大计。
座谈会伊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先生、阿拉扎大学校长亚瑟普教授(Prof. Asep Saefuddin)、印尼雅万高铁中方董事张明先生分别致辞。
郁云峰主任在致辞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黄金印尼”愿景的推进,印尼对既懂中文又精技能的应用中文人才需求激增,语合中心通过设立“中文工坊”品牌项目,出台标准,资源建设等多种方式推动应用中文人才培养。未来,期待与印尼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和院校各方共同合作不断涵养人才培养生态,提升应用中文人才的培养能力,服务两国友好交往与民心相通。
亚瑟普校长强调,在工业4.0时代,中文能力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推动中文教学与专业/职业教育融合,是培养符合产业需求、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他呼吁各界合作,构建创新、可持续的教育生态。
张明先生认为语言合作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关键纽带。他以雅万高铁的成功运营为标志性案例,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中印尼务实合作成果。他指出,雅万高铁不仅大幅提升交通效率,更通过系统化培训和组建百人翻译团队,深度融合了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教育)与技术转移,有力支撑了本土化运营。同时,众多在印尼中资企业均积极实践本土化用人培训,推动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他期望以语言合作为纽带、人才培养为支点,深化教育、培训及产业合作,助力中资企业在印尼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致辞环节后,完成了两项标志性合作成果的成功签约:
- 签署《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海尔印尼销售有限公司、印尼阿拉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应用中文人才培养的谅解备忘录》:四方将合力支持印尼专业教育领域优秀学生或技术人才进修中文及相关专业技能,为当地产业发展培养既懂中文又精技能的双语人才。
- 签署《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国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印度尼西亚德信钢铁有限公司关于合作建设“中文工坊”的协议》:三方就在德信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内合作建设“中文工坊”达成共识。该工坊将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中文及职业技能培训,是产教融合模式的直接落地实践。
随后进行的座谈会环节中,各方代表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如何更有效地对接印尼产业需求、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积极、深入的探讨。
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代表陈颢认为,中文是深化中印尼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通行证”与“加速器”。结合中国银行深耕印尼近百年的历程,深刻体会到语言及文化对服务两国企业、促进互信合作的不可替代作用。当前,伴随两国关系日益紧密,印尼社会对中文人才需求激增,中文学习在年轻人中兴起。“中文+技能”模式,不仅赋予印尼青年语言能力,更成为其通向现代产业的“船票”,有效弥合了人才需求缺口。作为东方语言,中文的独特魅力对印尼学习者具有天然亲近性。孔子学院以中文为桨、文化为帆,正承载两国人民的梦想驶向未来,是践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智慧,推动中文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
海尔印尼张政汇先生提及海尔在印尼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品牌全球化转型的一个缩影。经过10年努力,海尔印尼的业务规模增长了6倍,在冰箱、洗衣机、冷柜等产品领域,成为中资家电品牌在印尼的引领者。目前,海尔在印尼具有工厂和销售两个公司,3000余人。随着海尔集团持续重点投资印尼,完整布局,在企划、研发、营销、制造、物流、售后、电商等方面都缺人才。所以海尔计划在培养和培训等方面与阿拉扎孔院合作,期待与阿拉扎孔院和业界同仁携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根基,以中文教育为纽带,共同培育支撑中印尼产业合作的各类应用中文人才。
中国移动印尼公司(CMI)代表杨磊阐述了公司对本地化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实践。CMI的核心需求是具备“中文+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IT工程师、客户经理),要求既懂通信/IT技能、精通中文(尤其是技术术语),又深刻理解印尼市场与文化。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招聘、在职培训(含中文及技术课程)、外派中国学习等方式培养人才。CMI期待与印尼各孔子学院、语合中心及教育机构深化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与实习基地,搭建企业-教育对话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共同培养助力印尼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印尼三所大学,孔子学院、印尼达国大学新雅学院、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五菱印尼、茗宝集茶业、旭阳集团等校企代表也纷纷在座谈会上直抒胸臆,先后发表对印尼中文教育、中文职业教育发展的见解。
本次座谈会是印尼国际中文教育向实用化、职业化、融合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通过搭建高效务实的对话平台,不仅促进了教育机构与企业间的深度了解与合作意向达成,更通过具体的签约项目展示了产教融合的可行路径与广阔前景,为培养服务印尼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通道,有力助推了中印尼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 印尼阿拉扎大学供稿 =